秉承“本土化、人文化、欢乐化”宗旨,2023年1月17日,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赴桑给巴尔岛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举办文化游园会,为桑岛本土学生带去了一场笔尖和舌尖上的文化与美食盛宴。此次活动是中国文化中心继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活动之后开启的“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第三站。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思平对此次登岛举办活动尤为重视,对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做了详细了解和周密安排。中心教师姜筱骁积极协调,活动得到了桑给巴尔岛国立大学孔子课堂负责人钱明敏老师大力支持。中国文化中心一秘尤宝铭、文化教师冯英巧、中心厨师方孝亮共同参加。
文化游园会选址桑岛国立大学旅游学院宴会厅。孔子课堂两位公派教师和两位志愿者教师组织80名本土学生乐享其中。游园活动分三个展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中国文化中心厨师方孝亮的松鼠鱼现场制作和品尝展区。
中国文化中心厨师方孝亮现场制作的第一条松鼠鱼
这是一场神奇的跨越文化的相遇。桑岛本土的新鲜海鱼,中国传统的烹制方式,在时空碰撞间成就了这份别样的文化风味。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带有家的味道的寻常烟火气,让很难吃到中国传统食品的孩子们开了眼、热了胃,也暖了心。方大厨还给大家讲了鱼在中国文化里的深层含义,选择做鱼给大家吃也寓含着“连年有余”的美好新年祝福。
中心厨师方孝亮展示第二条松鼠鱼
孔子课堂负责人钱明敏老师主持了美食部分的另一个展区——制作春节传统美食春卷。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在东晋时代,人们为迎接春天的到来,喜欢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后来”春盘”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钱老师为学生们讲春卷、做春卷,大家的手、耳、口都忙得不亦乐乎。
孔子课堂负责人钱明敏老师为学生们讲春卷、做春卷
文化中心冯英巧老师的写春联福字展区最有中国传统的年味儿。就单单是那些裁剪好的大小不一的红纸,未待书写就已透着满满的喜庆吉祥。对本土学生而言,福字的书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大家争先恐后练习,红纸墨字写得欢,那边的鱼和春卷都吃完了,写字还是不肯结束。远远超出活动计划时长的书写体验区把一口水都没顾上喝的冯老师累得够呛,浅色衣服上也在学生争相练习、拥挤拍照的欢乐中染上了不少墨点。但是看到学生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冯老师还是特别开心。几位学生自发地为老师合唱起学过的中文歌曲,老师也感其深情唱了几句京剧回赠大家,现场气氛热烈温馨。
文化中心冯英巧老师教写福字
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写一张团圆福
文化中心一秘尤宝铭奔走在各个展区帮忙解答孩子们的各类问题,拍摄影像资料,并主持了最后的抽奖环节。
中心一秘尤宝铭代表中国文化中心向孔子课堂赠送挂画
拿到各种小奖品的孩子们笑靥如花,齐唱中文歌曲《新年好》祝福中国传统春节。
中国文化中心和国立大学孔子课堂合影留念,大家齐唱《新年好》
在笔尖上、舌尖上感受到真实的中国、文化的中国、可爱的中国,让那份对中国的热爱,通过手和味蕾的真实触感再次升温。